广州环保产业网

广东以占全国6.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支撑10.7%的经济总量 低碳城市试点评估广深“优良” 全省碳排放交易额排全国首位

广东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7月3日,中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车在广州下线。 南都拍客 吴建业 摄

  7月12日,生态环境部在“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发布《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深圳、广州等40座城市评估结果为“优良”。

  7月14日,在广东“全国低碳日”活动上,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许金洲表示,广东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约占全国6.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支撑了约占全国9%的常住人口和10.7%的经济总量,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2022年底,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14亿吨,成交金额56.4亿元,均居全国区域碳市场试点首位。

  低碳城市试点

  试点城市平均得分79.2分

  广州、深圳上榜“优良”

  自2010年以来,我国分三批开展了81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和工作基础的城市(区、县)。

  评估报告指出,试点城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17年-2022年,试点城市年均GDP增速达5.8%。同时,多个试点城市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转型,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升,石家庄、晋城等52个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2.6个百分点以上,金华、广元、吉安等22个城市2015年-2020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超过7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二氧化碳排放指标来看,2017年-2022年,试点城市以年均1.3%的碳排放增速支撑了年均5.8%的GDP增长,95%的试点城市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38%的试点城市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25%的试点城市碳排放总量增速下降,试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成效显现。

  从评估结果来看,试点城市的平均得分为79.2分,最高得分为93.7分,最低得分为68.9分。报告中,评估结果为“优良”的城市包括北京、深圳、烟台、潍坊、衢州、常州、重庆、上海、济南、赣州、广州等40座城市。

  从分领域得分情况来看,“基础工作与能力建设”和“低碳发展基本进展”平均得分率较高,分别为86.8%和86.1%,这表明低碳试点城市在低碳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开展了扎实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基本能够在达成预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实现碳排放总量的有效控制。

  评估结果也暴露了部分城市低碳发展中的短板。

  报告显示,低碳试点城市在“创新举措”和“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平均得分率略低,这也表明多数试点城市的低碳发展创新力度不够,并普遍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广州

  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被点赞

  《评估报告》指出,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议试点城市要强化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试点城市中,广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以新一代创新技术方案建设绿色零碳智慧码头。

  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广州南沙港四期码头,巨大的桥吊来回往返,从船舶上精准抓取集装箱,放置到岸边一辆辆的导引车上,装箱完毕后导引车有序驶离,整个作业区现场秩序井然。

  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名工作人员顶着高温在作业区操作。这已经是新一代智慧港口的日常,人工智能、5G、北斗、无人驾驶等技术应用,让货物装卸、导引车调度、集装箱堆放等作业工序,实现了智能化、智慧化的运转。

  一年前,南沙港四期开展全流程测试正式投入运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也是全球首创“单小车自动化岸桥、无人驾驶水平运输智能导引车(简称IGV)、堆场水平布置侧面装卸、国产软件系统、港区全自动化”方案的智慧港口。

  “智能导引车是南沙四期码头的一大亮点,其驾驶级别相当于无人驾驶L4级,非常智能。”南沙四期码头总经理助理黄炳林介绍,通过卫惯导航定位系统、激光雷达、视觉以及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的配合应用,智能导引车可自动规划最优路径,在码头堆场间自由穿梭,精准抵达每一个箱位。

  数据显示,南沙港去年的集装箱总吞吐量超过1800万标箱。南沙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营后,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到24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城市碳普惠推广平台量化市民低碳行动

  评估报告指出,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凝练出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的宝贵经验。部分试点城市持续引导金融资源投入绿色低碳领域,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降碳减排。

  广州建立了城市碳普惠推广平台,实现市民低碳行为数据获取、减碳量实时核算和优惠兑换等功能,并在2023年出台《碳普惠自愿减排实施办法》,推出广州碳普惠方法学和自愿减排量,汇集量化了更多贴近生活的低碳行动。

  “广州一直坚持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理念。”在今年广州市低碳日活动上,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市管)周洪平介绍,广州市2015年成为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城市以来,探索通过碳普惠方式激励低碳行为。

  为了呼吁市民低碳生活从日常做起,从衣食住行出发,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2019年广州搭建广州碳普惠推广平台,目前已有22.63万市民成为平台注册用户。该平台旨在鼓励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的低碳行为。市民通过低碳出行、低碳消费,即可在该平台获得低碳分,用于兑换一些商品或折扣券。

  据介绍,广州碳普惠平台认证了20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在该平台网站或微信公号上进行注册,践行节水节电、旧物回收、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行为。平台通过与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服务提供商进行用户低碳行为轨迹比对,从而计算用户减碳量并给予用户碳积分。

  “广州还开展了诸多碳普惠宣传推广活动,广州市儿童公园也正在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首个碳普惠示范儿童公园。”周洪平透露。

  此外,广州还探索推出了碳普惠自愿减排项目,截至2022年底已有17个自愿减排项目通过核证备案,减排量约12.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市场成交金额超过200万元。

  深圳  

  碳市场交易额突破20亿元  

  深圳自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评估报告提到,压实低碳发展责任,准确把握地区低碳发展的战略定位、政策导向,切实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规划、战略顶等顶层设计,对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有着指导意义。

  深圳、青岛等25个城市出台了低碳发展专项规划,北京、天津、杭州等24个城市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济南、贵阳等25个城市制定出台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多个城市以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实现低碳发展。

  深圳发布的《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不断完善低碳发展政策法规体系、低碳产业体系、低碳技术支撑体系、低碳清洁能源体系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考核体系等重点任务,阐明了深圳十年低碳发展战略和方向,该规划已经成为深圳制订低碳领域相关重大决策的基本依据。

  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全国率先启动,目前累计交易额突破20亿元。

  深圳全力打造试点示范“深圳样板”。一是分批推进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并建立实施效果动态跟踪评价机制。二是积极推进龙岗区、前海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区域碳中和路径与模式。三是率先开展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综合试点和海洋碳汇监测试点,并自加压力开展企业排放监测试点,构建“通量-浓度-排放量”多层次多组分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和监测技术体系。四是开展海洋碳汇相关探索实践,率先编制了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五是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碳排放全过程管理发布《南山区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落实碳排放全过程管理实施指引》指导项目采用近零碳建筑技术进行全寿命周期规划、建设及运行。

  广东行动

  大力推进绿色和智能制造

  形成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7月14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许金洲在广东省2023年全国低碳日活动上表示,广东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2022年底,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14亿吨,成交金额56.4亿元,均居全国区域碳市场试点首位。  

  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2022年,广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广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举措,提出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

  广东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加快培育党的二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广东省坚持改革创新,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形成低碳精准扶持乡村振兴地区的创新模式。支持广州南沙新区和深圳福田区成功申办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推动粤港澳碳标签互认机制研究与应用示范。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曾雪兰认为,广东可结合碳中和衍生的产业和投资机遇,加速壮大发展汽车、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低碳优势产业,同时强化引导传统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广东两地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

  广东在绿色发展方面创新实践丰富。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战略发展中心副总监陈浩介绍,我国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基础上,遴选了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包括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其中包括广东省南沙新区、深圳市福田区。陈浩认为,要以南沙、福田气候投融资试点为核心,基于广东碳市场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服务于“一带一路”自愿减排的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探索开展自愿减排量跨境交易。

  碳普惠是广义碳市场的重要组成。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原表示,在碳普惠方面,广东省也是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广东省首创提出并成功运营碳普惠制后,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1个省、35个地级市实施碳普惠制。另外,2022年4月广碳所联合8家交易所,启动碳普惠共同机制。下一步计划研究碳普惠共同机制标准产品,搭建工作平台。

  数据

  广东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约占全国6.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支撑约占全国9%的常住人口和10.7%的经济总量。

  截至2022年底,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14亿吨,成交金额56.4亿元,均居全国区域碳市场试点首位。

  科普小课堂

  ●碳普惠制:是探索鼓励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普惠性工作机制的简称,是指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

  ●碳普惠平台:为广东省统一的碳普惠制推广平台,由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负责运营管理,平台通过收集分析公众低碳行为数据,向公众发放碳币,碳币可用于兑换平台商业优惠及参加公益活动。

  ●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广东省纳入碳普惠制试点地区的相关企业或个人自愿参与实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所产生的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PHCER。经广东省碳普惠主管部门备案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将在“PHCER登记簿系统”发放,并可在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交易。

  ●碳中和:是指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活动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活动的零碳排放。

  ●碳配额:是指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可用于交易和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抵扣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