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环保产业网

10年之后,“限塑令”真正发威还要走多久?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限塑令”已施行10年,对塑料袋污染的治理和民众环保意识的提升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但“限塑令”施行效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也是不争的事实。10年后的今天,“限塑令”重新被重视,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又意味着什么?

转眼间,垃圾分类试点推广已然经历18个春秋轮回,“限塑令”也已经将近10个年头。多年后,生活强制强制分类在路上,国家层面下达了目标,各地立下了军令状,接下来的推进可谓水到渠成。而“限塑令”呢,是不是也该整出点动静?

势在必行

自2008年6月1日“限塑令”启动实施临近10年之际,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在网站设立“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专栏,向社会征集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建议,再次引发全社会对塑料垃圾污染治理的关注。

“略有成效”、“名存实亡”、“喜忧掺半”……有太多形容“限塑令”这近10年成绩的词汇,却始终没有哪个词能够真正将“限塑令”说尽。今天,中国环保在线就带大家扒一扒”限塑令”背后那些事。

“限塑令”出台的背景值得说道。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早在“限塑令”实施之初的2008年,我国塑料袋的日使用量就高达30亿个,其中消费在菜市场的塑料袋数量占1/3。面对日益严峻的“白色污染”困境,国家层面出台对应举措,即“限塑令”,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必然。

当前困境

那么10年后的今天,“限塑令”为何又会被再次引起重视?国家邮政局的研报显示,2016年我国使用了140亿个塑料袋,32亿个编织袋,还有3.3亿卷胶带,而这些都正成为环保的“恶疾”。

同10年前相比,白色污染治理面临的情况更加错综复杂。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让塑料袋的使用量和消耗量达到空前的地步,由塑料袋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且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社会对塑料袋污染的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将日益弱化空转的“限塑令”重新推上正规,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在中国环保在线看来,“限塑令”无论是法规本身还是出台实施的时间节点,都没有任何问题,之所以推而不广的深层原因在于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执法支持。还有,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两毛钱哪怕五毛钱的“限塑”措施已经无法有效遏制塑料袋使用量的猛增。

对症下药

让“限塑令”在10年后的今天发威,就需要对症下药。下什么药?第一,强化执法力度,完善配套法律法规,让“限塑令”真正落地。第二,提升使用塑料袋的价格,同时鼓励使用可循环购物袋。第三,对有偿使用的塑料袋进行征税,利用环保税来约束塑料袋的增量。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对不同生产、生活、消费等情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分领域、分品类提出政策措施。

还有热心网友指出,治理塑料袋白色污染问题,除了利用政策手段,也需要依靠市场调节,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共同发力,让二者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促进全社会齐心协力。

不管怎样,要打破“白色污染”的困境,说到底还是需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的理念,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助力环保。